2.接线端子排是电气设备中,常用于连接线路进行电路补偿线路补偿的一种电器元器件。
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接线端子排内的接线端子都是设置在基体上的一面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线芯内的线束较多时,就需要使用更大的接线端子排,因此如何设计出接线端子数量较多的接线端子排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排,结构紧凑可以设置更多的接线端子,适用范围更广。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排,用于连接补偿导线,所述接线端子排包括基体和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基体表面的接线端子,且至少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为一接线端子组,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内的所有所述接线端子相互导通,每个所述接接线端子组中任意两个接线端子各连接一条所述补偿导线,并通过所述接线端子组导通对应的两条所述补偿导线;其中,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之间绝缘,且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环绕所述基体设置。
6.可选的,所述基体的侧面设置有隔离槽,所述接线端子组内的所有所述接线端子都设置在同一隔离槽内。
7.可选的,所述隔离槽内设有补偿压片,所述补偿压片设置在所述接线端子上,用于导通所述隔离槽内的所有所述接线.可选的,所述补偿压片与所述基体之间设有补偿垫片,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补偿压片和所述补偿垫片上下夹持所述补偿导线,与所述补偿导线.可选的,所述基体形状为柱体形状,且内部中空;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补偿垫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补偿压片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对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排还包括螺丝和螺母,所述螺丝一端的螺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螺丝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将所述补偿压片和所述补偿垫片固定在所述基体上。
10.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排还包括螺丝,所述螺丝的一端贯穿所述补偿压片、所述补偿垫片和所述基体,将所述补偿压片和所述补偿压片固定在所述基体上,所述螺丝与所述基体通过螺纹连接。
11.可选的,所述隔离槽内还设有隔离压片,所述隔离压片设置在所述补偿压片远离所述基体的一侧,所述隔离压片上设置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所述隔离压片为绝缘材质,所述补偿压片、所述补偿垫片和所述补偿导线.可选的,所述隔离压片朝向所述补偿压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离环,所述第一隔离环的侧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相贴,所述第一隔离环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补偿压片的厚度;所述基体朝向所述补偿垫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离环,所述第二隔离环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相贴,所述第二隔离环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补偿垫片的厚度。
13.可选的,所述隔离压片、所述补偿压片、所述补偿垫片和所述隔离槽分别在所述基体的侧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14.可选的,所述基体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接线端子排包括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组,所述基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隔离槽,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组和多个所述隔离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隔离槽和多个所述接线端子组周向等距环绕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侧面设置。
15.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在基体的一面上设置接线端子的方案来说,本技术通过将每组接线端子组环绕设置在基体上,使得基体上可以设置更多的接线端子,而需要进行连接补偿导线的设备内的线束的数量有多有少,本技术设计的接线端子排可以连接的接线端子的数量较多,适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线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其中,10、接线、补偿压片;210、第三通孔;300、补偿垫片,310、第二通孔;400、基体;410、第一通孔;420、第二隔离环;500、螺丝;510、螺帽;520、螺母;530、螺杆;600、隔离槽;700、接线端子。
22.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4.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用于连接补偿导线表面的接线,且至少每两个接线为接线端子组,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内的所有所述接线相互导通,每个所述接线连接一条所述补偿导线,以导通对应的两条所述补偿导线;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之间绝缘,所述基体40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备形成,包括陶瓷等绝缘材料,当然还可以通过在接线与所述基体直接设置绝缘材料以防止不同组的接线导通,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组环绕所述基体的侧面设置。
27.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在基体400的一面上设置接线的方案来说,本技术通过将每组接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接线,而设备内的线束的数量有多有少,本技术设计的接线可以连接的接线的数量较多,适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
28.具体的,所述基体400的形状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但基体400的形状并不限于圆柱体,也可以是棱柱,比如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等,而且也不限定内部一定为中空的形状,下面以所述基体400的形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进行解释说明。
29.其中,所述基体40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隔离槽600,隔离槽600贯穿基体4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每组内的所述接线均设置在同一个所述隔离槽600内。而且接线的槽口,接线的外表面,避免接线触碰到外界的金属导体时,外界的金属导体接触到不同组接线,导致不同组接线发生导通的问题。比如当接线设置在管道中时,接线与所述管道同轴设置,由于接线的槽口;即使接线和管道的内壁发生接触,管道也只是接触到基体400,不会接触到接线,不会导致不同组的接线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排的主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隔离槽600周向等距环绕所述基体400的侧面。因此每个隔离槽600距离中空的圆柱形基体400的轴心的距离相等,在实际使用中电气设备通常包括多条补偿导线,多条补偿导线是在一个线束内的,在连接补偿导线的时候,每条补偿导线从设备到接线的长度是相同的,不会存在不同补偿导线之间因为长度差异而产生误差。现有技术中的成排设置的接线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如果每条补偿导线的长度相同,则每条补偿导线的受力不同,受力过大的补偿导线容易发生从接线上脱离的情况;要使每条补偿导线的受力相同,则会存在不同的补偿导线长度不同的情况,长度较长的补偿导线与线路较短的补偿导线之间便会存在误差。而本技术接线通过设置圆柱体形状的基体400,在基体400的侧面设置等距环绕所述基体400的接线,使得连接在接线上的补偿导线到线芯的距离是相同的,不会存在误差,并且每条补偿导线的受力都是相等的,不会发生补偿导线内还设有补偿压片200,所述补偿压片200设置在所述接线上,用于导通所述隔离槽600对应的一组所述接米乐M6 m6米乐线的材料和所述补偿导线的材料相同。而且所述补偿压片200与所述基体400之间设有补偿垫
片300,通过所述补偿压片200和所述补偿垫片300上下夹持所述补偿导线,对所述补偿导线进行固定,所述补偿垫片300的材料、所述补偿压片200的材料和所述补偿导线.相对于现有的技术中将补偿导线缠绕在所述接线上的方案来说,本技术通过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上下夹持补偿导线的方式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补偿导线和补偿导线的材质是相同的,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导线还具备连接同组内的两个接线的作用,相同的材质可以避免两条补偿导线在进行信号的传输时因为介质发生改变而导致误差损失。
33.并且,所述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与所述基体400是可拆卸连接,在更换设备进行连接时,只需要更换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换成和补偿导线相同材质的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个接线,使得接线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以减少成本。
34.其中,所述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可以是通过螺丝500固定在基体400上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固定在基体400上,下面以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通过螺丝500和螺母520的方式固定在基体400上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3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基体4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0,所述补偿垫片3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0,所述补偿压片20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10,所述第一通孔410、第二通孔310和第二通孔310对应设置;所述接线一端的螺帽5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210,所述螺丝500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210、第二通孔310和第一通孔410与所述螺母520连接,将所述补偿压片200固定在所述基体400上。螺母520设置在基体400的中空的内圈,通过螺丝500和螺母520配合的方式将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固定在基体400的隔离槽600内,更加地简便了补偿垫片300以及补偿压片200的更换。
36.其中,所述螺丝500的螺帽510,远离基体400的一侧低于基体400的外表面,避免螺丝500和外界的导体接触到。而螺母520还可以和基体400固定在一起,这样在连接螺丝500和螺母520的时候,转动螺丝500的同时不需要固定螺母520,操作更加的简单;所述补偿压片200的正投影面积和补偿垫片300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隔离槽600的正投影面积相同。通过隔离槽600来对所述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进行限位,在进行组装的时候,螺丝500可以更加的方便进入第三通孔210、第二通孔310和第一通孔410,方便了安装。
37.当然还可以采用螺丝500和基体400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具体的,所述螺丝500的一端贯穿所述补偿压片200、补偿垫片300和所述基体400,将所述补偿压片200和所述补偿压片200固定在所述基体400上,所述螺丝500与所述基体400通过螺纹连接。即螺丝500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基体400与所述螺丝50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螺丝500的外表面的螺纹结构和螺纹孔内的螺纹配合连接,省去了螺母520,在固定补偿导线的时候更容易的操作。
38.进一步的,由于螺丝500大多数为金属材质,即螺丝500本身是一种导体材质;为了避免螺丝500和补偿压片200以及补偿垫片300接触,本技术在补偿压片200原来基体400的一端还设置了一个隔离压片100,所述隔离压片100的材质包括陶瓷等其它绝缘材料。
39.具体的,所述隔离压片100设置在所述补偿压片200远离所述基体400的一侧,所述隔离压片100上设置第四通孔110,且所述第四通孔110与所述第三通孔210、所述第二通孔310和所述第一通孔410对应设置。第四通孔110的直径小于螺帽510的直径,通过隔离压片
100将螺丝500的螺帽510与补偿压片200隔开,防止螺帽510与隔离压片100接触。
40.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压片和补偿压片的结构示意图,并且结合图3和图4,所述隔离压片100朝向所述补偿压片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离环120,所述第一隔离环120的侧面与第三通孔2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环120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补偿压片200的厚度;所述基体400朝向所述补偿垫片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离环420,所述第二隔离环420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通孔3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环420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补偿垫片300的厚度。通过第一隔离环120将螺丝500的螺杆530与补偿压片200隔开,通过第二隔离环420将补偿垫片300和米乐M6 m6米乐螺杆530隔开,防止螺丝500与补偿压片200和补偿垫片300接触,造成两条补偿导线连接时发生误差损失的情况。
41.而且所述第二隔离环420还具备对所述补偿垫片300进行固定以及定位的作用,防止补偿垫片300在所述隔离槽600内发生位移的情况发生,而第一隔离槽600与第三通孔210的内壁连接,还可以将补偿压片200定位在隔离压片100上,在进行组装的时候防止补偿压片200上的第三通孔210和隔离压片100上的第四通孔110出现对位困难的问题。
42.所述隔离压片100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隔离槽600的正投影面积相同。通过隔离槽600来对隔离压片100进行限制,防止在将隔离压片100固定在基体400上的时候隔离压片100发生位移,导致螺丝500不容易通过第四通孔110、第三通孔210、第二通孔310和第一通孔410,方便了接线.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4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一种pp插件和spliter插件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与流程
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无线.气动光学成像用于精确制导 2.人工智能方法用于数据处理、预测 3.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